“泉自那時沸起?珠從何處拋來?”一副懸問鑲字對聯,赫然鐫刻在沸珠泉閣樓正門兩側。有著八百余年歷史的沸珠泉,讓你一來就平添一份神秘
“泉自那時沸起?珠從何處拋來?”
一副懸問鑲字對聯,赫然鐫刻在南城縣沸珠泉閣樓正門兩側。有著八百余年歷史的沸珠泉,讓你一來就平添一份神秘之感。
再觀正門兩側的石砌屋形小窗,一邊鐫刻“盈科而進,一勺之多”,另一邊鐫刻“三冬溫暖,九夏清涼”,這兩幅對聯也無不在向游人們道訴沸珠泉源源不竭,冬暖夏涼的神奇特性。待進入四方形泉閣之內,四周墻壁上還有“天下第三泉”和“又一泉”石刻。
泉自那時沸起?珠從何處拋來?
“天下第三泉”——不知你看到這幾個字時,會不會好奇:它到底憑借什么樣的獨特之處膽敢號稱“天下第三泉”?
既是名泉必有軼事,且還與那鼎鼎大名的曾國藩有關。據傳,清咸豐年間,曾國藩部將鮑超督師圍剿太平軍至上唐,見此處三山環抱,一溪旁流,景色迥異,泉水奇特,大嘆其異。當時鮑督師特想以沸珠泉為題詠詩作對稱頌一番,無奈疏于讀書,識字甚少,急得圍著泉池打轉也未擠出半個字,只好命令部下撰文上報,由曾國藩轉奏天子,咸豐皇帝見之大喜,曰:“此乃天下佳泉也”,即親書“天下第三泉”,敕命鐫刻于石上嵌于泉旁。于是在當地民間就依據此傳說稱沸珠泉為“天下第三泉”。
盈科而進,一勺之多。
三冬溫暖,九夏清涼。
倒是明代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中將沸珠泉與“天下第一泉”濟南趵突泉以及金線泉相媲美,為何在沸珠泉閣之內還有一處“又一泉”石刻呢?其實“又一泉”是指沸珠泉不遠處田中的另一處泉眼。石刻落款依稀可見“大宋淳祐癸卯中式第一解元”等字樣,大宋淳祐癸卯,即公元1243年,距今已有近800年歷史。從這處石刻的字面信息可以反映宋代的時候在沸珠泉附近又發現了一個新泉眼,鄉試第一名解元就特地前來為這處新發現的泉眼題字落款以作紀念。
其實沸珠泉到底能否號稱“天下第三泉”,這個問題還真不知道誰說了算。因為從古至今也沒有哪個權威機構制定明確具體評定標準,評選天下眾泉先后序列。諸如天下第一樓、天下第一村,甚于還有天下第一包子之類,都是借助某些帝王將相圣賢名士之言命名或者干脆妄自稱大。然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類似這樣的第一位置只是代表一種暫時的狀態,根本無法永久確保不變,遲早會被超越。天下名泉眾多,僅號稱“天下第一泉”就有數處,那么“天下第三泉”在眾多名泉中,大概根本也排不上號,號稱“第三”也就無傷大雅,僅是表達一種殊勝的贊譽吧。